关闭广告

您的位置:股票 行情 / 概念 / 新股 / 研报 / 涨停 > 公募“顶流”两年消失四成

公募“顶流”两年消失四成

2025-04-29 09:08  来源:财经365 作者:李静 本篇文章有5671字,看完大约需要8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在一季度市场回暖带动下,主动权益产品实现业绩与规模双升,基金经理格局迎来重要变化。凭借业绩反弹,部分顶流基金经理强势 “回血”,如“一哥”张坤的管理规模重回“600+”亿元。同时,也有一些基金经理凭借精准的赛道布局与亮眼收益,携百亿规模产品火速跨入百亿阵营。

  不过,由于此前业绩承压、“去明星化”战略推进、人才流动等多重因素交织,“顶流”们纷纷被动上演“消失”。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末,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数量降至87人,较两年前同期已大幅减少四成。

  老将回血与新锐突围

  Choice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全市场基金总规模超过32万亿元,其中主动权益类基金(包含普通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偏股混合型、平衡混合型基金,下同)规模近3.5万亿元,由2172位基金经理参与管理。

  第一财经根据Choice数据初步统计,若以主动权益产品规模占在管规模60%以上为筛选标准,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的数量则为1725人。其中管理规模超过百亿元的达到87人,较去年底增加2人。

  部分顶流基金经理管理规模有所回升。例如易方达基金旗下的张坤在管产品总规模单季度增加18.81亿元,这也让他时隔一个季度后重归“600+”亿元阵营,并继续稳坐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管理规模的头把交椅。

  景顺长城基金刘彦春、中欧基金葛兰分别以410.2亿元和404.47亿元的规模紧随其后。上述三位也是目前仅有的“400亿级”基金经理。

  同时,多位新晋百亿基金经理凭借产品的优异表现大幅“吸金”,跻身这一行列。例如鹏华基金闫思倩,其管理的鹏华碳中和主题以超60%的季度回报,规模从10.35亿元暴增至108.96亿元,从而带动其总管理规模迅速增至163.37亿元。

  类似情况也在永赢基金张璐身上发生。数据显示,他的在管规模从去年底的20亿元跃升至近122亿元,增加5倍有余。直接原因正是其管理的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获得52.32%的季度回报,推动产品规模从十几亿元增至百亿元规模。

  整体来看,上述百亿级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分属于33家基金公司,其中,12家公司仅有1位百亿基金经理,而拥有5位及以上百亿基金经理的公司有7家。广发基金以8位百亿基金经理的数量居行业首位,包括刘格菘、傅友兴等;易方达基金和中欧基金则各有7位,如张坤、葛兰等耳熟能详的知名基金经理。

  规模下滑原因各不同

  近年来,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呈现显著缩水,昔日繁荣景象不再。与两年前(2023年一季度末)同比,数据显示,百亿级主动权益基金经理数量锐减超40%;排名前十的基金经理总管理规模从6177.34亿元降至3633.12亿元,降幅也超过四成。这一趋势与主动权益市场整体下行轨迹高度契合。

  从基金经理个体视角观察,规模收缩现象更为直观。以头部基金经理张坤为例,尽管当前主动权益的管理规模上限回升至600亿元以上,但较其巅峰时期的1344.78亿元已缩减55%。

  同时,“700+”“500+”亿元规模的基金经理已经消失不见。而维持在“400+”亿元规模区间的刘彦春和葛兰,其管理规模较此前的千亿元峰值均减少超过60%。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一季度末,排名第十的基金经理管理规模为399.86亿元,这一数值如今可以排在第4位,充分反映出行业头部阵营的“门槛”显著降低。

  “百亿俱乐部”成员数量和管理规模较之巅峰期均有所减少,背后存在诸多原因,业绩表现无疑是首要原因。数据显示,“前十强选手”管理或参与管理的共有56只产品(仅计算初始基金,不同份额合并计算,下同),运行时间超过3年的则有52只。

  截至4月25日,这些产品中的超过六成近三年累计回报为负,再叠加投资者赎回,规模“腰斩”的产品有10只。其中,业绩位列末席的中欧医疗健康A累计亏损32.49%,该产品基金份额三年减少24%,基金合计规模则减少54.4%。易方达创新未来、兴全社会价值三年持有的基金规模也缩水六成以上。

  行业“去明星化”趋势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多家头部基金公司主动推动这一战略,顶流基金经理也卸任部分产品,以降低管理规模。如葛兰在2023年三季度卸任两只产品,直接导致当期管理规模减少近百亿元;同机构的周蔚文也从2022年逐渐减负,在管产品数量从9只降至5只。此外,兴证全球基金谢治宇同样卸任了1只近200亿元规模的产品。

  还有部分百亿基金经理宣布离职或“酝酿出走”。如华商基金原基金经理周海栋,于今年3月清仓式卸任6只基金并离职,截至去年底其在管规模为293.47亿元。今年4月,景顺长城基金鲍无可旗下管理的多只产品宣布增聘基金经理,此举引发离职传闻。目前,其在管规模超过162亿元。

  后市如何看?

  今年以来,A股市场行情有所回暖,以机器人为代表的科技板块展现出较好的赚钱效应。然而进入二季度,随着市场风格切换,前期涨幅显著的热门板块普遍面临阶段性回调压力。在此背景下,备受市场关注的顶流基金经理们对后市走向持何种观点?

  张坤在季报中表示,地产下行对经济的影响正在逐步进入尾声,一系列提振消费的政策也有托底作用,建议投资者把着眼点放在企业上。

  张坤认为,如果自下而上观察,可以看到部分行业的竞争格局正在改善,企业家的预期也更加理性,企业的经营质量不断改善,利润率、周转率、自由现金流等指标不断变好,部分企业家的资本配置能力也有所提升,能够更加审慎地评估投资新业务和帮股东加码老业务之间的优劣,回报股东的决心也不断增强。

  因此,他将专注于寻找具备优秀商业模式、竞争力和定价能力突出、行业空间广阔且资本分配对股东友好的公司。这些公司在加深护城河的同时,远期能为股东创造更多的自由现金流。

  作为今年的“赚钱密码”,科技赛道是顶流们关注的重点话题之一。谢治宇对科技领域的发展前景抱有信心,并描绘了各大科技技术和应用的广阔前景,例如全民智驾平权的时代正在到来,未来智能驾驶将是车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AI眼镜则将是AI技术重要的终端应用之一等。“未来在科技领域,国内有望崛起一批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优质公司。”他称。

  周蔚文则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态势。他认为,人工智能产业在2024年呈现多点突破态势,尤其人形机器人产业化进程取得重大突破。基于对未来两三年向好的产业趋势预期,他逐步加大了在相关领域的投资和布局。

  “我们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布局不仅涵盖了持续看好的人形机器人以及自动驾驶领域,还拓展至AI眼镜等新型可穿戴设备,以及AI在教育、广告、游戏等应用领域。”周蔚文称,对光模块持谨慎态度,一方面是因为行业盈利能力已处于较高位置,另一方面是DeepSeek的出现使短期算力需求重估,中长期供需关系有所平衡。

  除了科技赛道以外,周蔚文还敏锐捕捉到保险行业的投资机会。他表示,观察到保险行业正步入景气修复通道,资产端投资收益率边际改善,负债端结构优化,利差损压力得以缓解,行业估值处于低位区间,因此他择机增持了具有明显安全边际的头部保险企业。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渠道,不代表财经365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实操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交易风险自担!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