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广告

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关税对峙,不是只有坏消息

关税对峙,不是只有坏消息

2025-04-10 08:36  来源:财经365 作者:刘兴 本篇文章有11129字,看完大约需要16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2025年4月3日凌晨,特朗普政府宣布全面升级贸易战,矛头不仅对准中国,还波及全球主要经济体。次日,中国迅速展开强烈反制。这场看似关税摩擦的对峙,本质上是全球最大消费国与最大制造国之间的激烈博弈。

  关税阴云迅速笼罩全球金融市场,风险资产遭遇集体抛售,全球资本市场仿佛被卷入一场“血雨腥风”的风暴。

  A股市场也未能幸免。4月7日,近3000只个股跌停,上证指数重挫7.34%。尽管在政策积极引导下,随后两个交易日市场情绪有所回暖,但只要贸易战局势未见缓和,投资者的担忧情绪仍难以平息——哪些行业的基本面将受到冲击?又有哪些领域在这场关税博弈中受益,走出独立行情?

  利好的行业

  (1)半导体

  加征关税的核心目的在于促进制造业的回归,增加进口商品的成本,从而促使资本回流并重建美国制造业,特别是高端科技产业。

  唯有掌握高端科技和金融话语权,美国才能收割全球。至于低端制造业,如服装、纺织和手机组装等,美国并不在乎。

  随着关税的增加,美国成熟制程芯片的进口成本显著提高,导致其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大幅下降。

  换言之,国外成熟芯片面临不利局面,而国内成熟芯片则迎来利好,有利于国产替代。例如:成熟制程的模拟芯片等。

  另外,这次事件也将让国内意识到以半导体为代表高端科技产业的重要性,国产替代有望进一步加速。而半导体设备、EDA等“卡脖子”环节也迎来快速发展机遇。例如:国内半导体企业为了降低对美国设备的依赖,将更加倾向于选择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拓荆科技等生产的国产设备。

  值得注意的是,半导体设备对美出口占比很小,基本不受关税的影响。

  总体来看,在中美贸易摩擦的背景下,圣邦股份为代表的模拟芯片、北方华创为代表的半导体设备、华大九天为代表的EDA等环节,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被资本市场青睐。

  (妙投研究员:董必政)

  (2)农林牧渔

  经国务院批准,自2025年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商品加征34%关税。此外,中国自3月10日起便对产自美国的农产品(玉米、大豆等)加征10%-15%的关税。

  此外,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其中提到,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当前,中国大豆进口高度依赖海外市场,此次关税反制政策对大豆及豆粕价格形成利多支撑。但由于近年来我国大豆进口来源更加多元化,美国占比有所下降,预计价格端的影响相较2018年有限。大豆价格波动有可能带动玉米、小麦等粮食价格联动上涨,叠加市场情绪升温,有望利好国内种业及粮食种植相关板块。

  虽说贸易战加剧了种源进口壁垒,客观上推动了国内对“种子自主可控”的重视,也加快了转基因技术的研发和政策推动。但目前来看,转基因商业化仍处于预期阶段,距离真正落地尚需时间,短期内缺乏业绩兑现的基础,相关个股更多是受题材驱动。

  生猪养殖板块近期也逆势大涨,市场交易的逻辑是,关税引发大豆、玉米等需求担忧,玉米(能量饲料)和豆粕(蛋白饲料)是生猪育肥的主要原料,约占其总原料的80%,而饲料成本又占到养殖成本的55%。所以市场普遍预期饲料价格的上涨将削弱猪企的抗风险能力,进而加速去化进程。

  但我们需要认识到,这种反应更多是炒预期,猪周期并没有来,市场能否真正完成主动去化,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当前在自繁自养模式下,生猪养殖仍处于盈利周期,这也是主动去化的最大阻力。

  目前,生猪养殖行业成本大约在15元/kg,理论上,只有当猪价跌至行业的现金流成本以下,即低于13元/kg时(行业的非现金成本约为2元/kg),猪企才会出现现金流亏损,届时才有可能出现主动去化的情况。

  按照料肉比2.5和饲料价格2.7元/公斤计算,育肥成本为6.75元/公斤。由此可推算,饲料价格每上涨10%,猪企育肥成本将增加约0.54元/公斤(假设其他原材料成本不变)。要想生猪价格下降1.76元/公斤(截至2025年4月9日,我国外三元生猪均价为14.76元/公斤),则需饲料价格上涨约27%。

  (妙投研究员:丁萍)

  (3)血制品行业

  2025年4月4日,中国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公告,自2025年4月10日起对原产于美国的所有进口商品,在现行适用关税税率基础上加征34%关税,进口占比较大的血制品首当其冲。

  美国是全球血浆供应的核心区域,其血浆采集量占全球总量的70%。而中国人血白蛋白约60%以上来源于进口情况下,美国更是成了进口的大头,占到中国进口人血白蛋白产品的6成左右。即,国内有接近40%的人血白蛋白来自于美国。

  再结合销售价格看,以10g规格人血白蛋白为例,目前国产人血白蛋白产品价格院内销售终端价在358-448元区间,而进口产品在358-560元,本身进口产品价格优势不是很明显。本次国内对进口产品加征34%关税后,会对终端价格带来价格冲击,将直接削弱美国进口白蛋白产品的价格优势,驱动国产产品销售。

  此外贸易战下,若国内人血白蛋白产品在此影响下出现供给不足情况,还有可能拉动国产人血白蛋白产品的价格上涨,利好布局国产人血白蛋白的血制品企业。

  (妙投研究员:张贝贝)

  (4)免税业

  4月8日国家税务总局发布公告,对离境退税“即买即退”作出明确规定,并将推广至全国。次日免税龙头中国中免A股涨停,港股股价暴涨24%。同时,加征关税后虽然进口成本飙升,免税行业却被看成最大受益者,所以在近期资本市场上颇受关注。

  短期来看,资本关注的逻辑在于免税行业有“零关税+高品质”的双重属性,可成为政策托底消费的核心抓手;如海南离岛免税2025年Q1销售额同比增长37%,免税渠道价差优势或进一步促进消费回流。

  即买即退政策的目标人群是来华旅游的外国人。据移民管理局数据,最近的清明节假期3天共621.2万人次中外人员出入境,较去年同期增长19.7%;其中外国人出入境69.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9.5%。未来随着入境旅游消费潜力释放,中国免税业还能获得更多增量。

  不过最近免税股暴涨更多是因受到短线资金追捧,赛道逻辑是否有本质改变和实际增长情况还需持续观察。

  (妙投研究员:段明珠)

  利空的行业

  (1)消费电子

  受到贸易战直接影响的主要是依赖出口的行业,特别是电子、机械、钢铁等领域。例如,在消费电子方面,美国政府对中国及其他地区的进口商品加征关税,导致苹果等品牌的生产成本显著上升。

  不过,立讯精密表示,“在电子制造业供应链企业中,通常与客户商定采用FOB模式(即离岸价),供应链企业不需要承担关税,关税由进口商(客户)承担。”

  苹果公司长期依赖中国的供应链。自2018年特朗普加征关税之后,不少企业去越南等地建厂,比如:立讯精密、歌尔股份、蓝思科技等。

  而这次美国对越南、印度加征46%、26%的关税。如果苹果承压全部关税,高毛利的苹果手机也扛不住。

  苹果公司可能会将这部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预计iPhone价格将上涨,消费者从而采购其他手机,导致销量有所下滑。而国内消费电子企业主要绑定苹果大客户,其业绩恐面临下滑的风险。

  后续,苹果能否申请豁免关税或申请豁免部分关税,将成为消费电子悲观预期的重要措施,需持续关注。

  (妙投研究员:董必政)

  (2)针头、注射器等医用低值耗材

  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医疗器械产品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多个领域。其中,医用低值耗材是出口的重要品类,像注射器与针头、手套、口罩等,凭借性价比优势,在美国市场占据较大份额。如美国80%的针头和注射器来自于中国。

  由此可知,国内针头、注射器等出口美国的医用低值耗材企业,受到此事件的影响较大。

  加征关税后,这些产品的价格会相应提高。如注射器原本售价为1美元/支,在加征34%关税后,其在美国市场的售价可能会提升至 1.34 美元左右,中国医用低值耗材相关产品在价格上的竞争力被明显削弱。

  此外,其他国家的医疗器械产品也可能借机抢占市场份额。如印度,其产品在价格上本身与中国产品相近,此次美国对其虽然也加征关税,但幅度比国内低,仅有26%,在美国市场销售价格上可能会获得优势,届时美国客户可能会转而选择这些国家的产品。

  则国内依赖出口,尤其是美国市场占比较大的医用低值耗材企业,2025年经营业绩或承压较大,未来需要开拓除美国外的其他市场,进行对冲,投资还需谨慎规避。

  (妙投研究员:张贝贝)

  (3)航运和有色金属

  如果全球贸易摩擦进入“硬碰硬”的阶段,全球贸易量势必大幅下滑,航运板块首当其冲。其中,受冲击最显著的或许是集装箱运输,其次是干散货运输。

  干散货船主要用于运输铁矿石、煤炭、粮食等大宗商品,而中美之间的农产品关税政策将直接影响这类货物的运输规模。如果中国暂停进口美国大豆,转而从巴西采购,尽管整体贸易量可能减少,但由于运输距离拉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干散货的压力。

  相较之下,油轮运输的走势则更加复杂。一方面,全球经济疲软确实会抑制原油需求,拖累运价;但另一方面,欧佩克持续增产,油价进一步下行,部分国家或企业可能借机增储补库,从而在阶段性内提振油运需求。

  全球贸易量的萎缩往往伴随着经济增长的放缓,这对铜、铝等工业金属的需求形成了显著压制。在这种充满不确定性的宏观环境中,黄金的避险属性开始凸显,加之各国央行持续增持黄金,长期来看,黄金依然具备较强的上涨潜力。但从短期来看,若市场集中交易经济衰退的预期,风险资产遭遇抛售,黄金也受到流动性冲击。

  而同样作为贵金属的白银,走势会不同于黄金。当市场上悲观的经济预期与乐观的降息预期并存时,白银的表现通常不及黄金,这不仅是因为白银缺乏黄金那样的避险属性,更由于其工业属性在不断增强——目前工业需求已占白银总需求的50%以上,因此更容易受到经济周期的影响。

  (妙投研究员:丁萍)

  是这些行业的双刃剑

  (1)银行业

  从基本面来说,银行业会受到高关税的间接冲击。

  首先,制造业正在逐渐取代基建和地产,成为银行最重要的贷款投向。而高关税对于我国制造业出口产生抑制作用,从而带来制造业贷款不良比例的增加。

  其次,出口部门经营承压,对于信贷需求减弱,一方面信贷扩张速度会受到影响,另一方面银行议价能力减弱,使得净息差有下行压力。中泰证券研究显示,信贷增速下降1个点可能导致净息差下行14个基点。

  虽然国内可能通过提振消费来对冲外贸领域的不利影响,对银行业的零售贷款有支撑作用。但出口部门的从业人员收入受到影响,也会影响消费贷的需求与资产质量。

  总体来说,银行业在基本面上受到高关税的冲击,信贷从量到价都有一定的下行压力。但从投资的角度来讲,市场出现调整之时,投资者信心不足,往往会更看重确定性,从而利好红利板块。银行业股息率在A股处于高水平,可能会成为资金避险之所。

  (妙投研究员:刘国辉)

  (2)保险业

  高关税对于保险行业的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保险行业在负债端向客户收取保费,将保费进行投资,形成投资端。贸易战对保险的投资端会有一定冲击,对负债端有一定正向影响。

  2024年上市保险公司净利润均大幅增长,主要是因为9.24行情带来丰厚的投资收益。股市的高弹性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双刃剑,既能带来高收益,也可能带来投资亏损。贸易战背景下,市场信心可能会不足,股市难有稳定、持续地表现,对于保险行业的投资端带来压力。

  从负债端来看,贸易战带来的投资市场上的不确定性增加,会利好储蓄类保险的需求增长。包括增额寿、年金险等产品,收益是写进合同的,刚性兑付,虽然现在预定利率已经越调越低,但如果贸易战引发投资市场动荡,避险需求就会一部分分流到保险产品上,从而带来需求的复苏。

  (妙投研究员:刘国辉)

  (3)家电

  随着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加大,以内需驱动为主的刚需消费将成为中国经济“稳增长”的基石,政策支持、市场潜力与行业集中度提升也成为推动消费赛道增长的关键因素,且消费赛道不少股票持续稳定分红已具有红利股属性,从而为投资者提供兼具防御性与成长性的双重价值。如一些白酒业龙头,贵州茅台等。

  对美出口占比高的消费品企业(如家电、纺织服装)将面临成本上升和价格竞争力下降,可能导致订单转移或利润率压缩。部分企业可能加速向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转移产能以规避关税,但短期会增加迁移成本。

  如家电行业。目前国内家电龙头全球化布局较早较广,美国市场的占比会相对较小。比如格力电器表示目前公司产品已进入190多个国家和地区,尤其在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市场实现持续稳定增长,美国市场占比不高。美的集团2024年北美业务占总营收不足5%。海信家电美国产品中,中国、泰国、墨西哥基地对美出口额在总营收占比分别约1.8%、0.5%、0.7%。

  同时,美国市场白电(冰箱、洗衣机)需求依赖本土化及墨西哥生产,中国白电龙头企业海尔、美的、海信、TCL等海外产能布局丰富,相当于已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关税方面的负面影响。如海尔智家美国市场约60%产品由本土工厂供应,30%来自墨西哥。

  但也有利好的一面,要注意到国内促进消费政策对家电业的提振。根据商务部数据,今年年初至今(8日)消费者购买12大类家电以旧换新产品3570.9万台,带动销售1247.4亿元。

  (妙投研究员:段明珠)

  以上内容的逻辑是在贸易战不缓和甚至还会升级的背景下推演的,但如果贸易战出现缓和,那么上述逻辑则不再适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渠道,不代表财经365观点及立场。特别提醒,本文仅供参考,不作为实操建议,投资决策需建立在独立思考之上,交易风险自担!本站和本人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一切法律后果!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