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米SU7爆燃致三人死亡事件发生72小时后,雷军在微博回应此事。
雷军表示,心情非常沉重,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由于事故还在调查,一直没有接触到事故车,很多问题此刻还没有办法回答。
雷军称,等到此时,觉得不应该再等了,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相关阅读:小米SU7爆燃仍有五大疑问待解,网友敦促雷军现身回应
3月29日夜,安徽铜陵,3名女大学生从湖北自驾小米SU7到安徽参加考试,于德上高速枞阳至祁门路段发生事故。
4月1日,中午,小米公司发言人针对“小米SU7燃爆致多人死亡”进行正式回应。
根据小米公司的回应,事故发生前车辆处于NOA智能辅助驾驶状态,以116km/h时速持续行驶。事发路段因施工修缮,用路障封闭自车道、改道至逆向车道。车辆检测出障碍物后发出提醒并开始减速。随后驾驶员接管车辆进入人驾状态,持续减速并操控车辆转向,随后车辆与隔离带水泥桩发生碰撞,碰撞前系统最后可以确认的时速约为97km/h。
同时,小米公布了一份事故车辆行驶情况摘要。
虽然小米公布了事故情况的概要,但不管是遇难者家属,还是社会舆论,依然抱有大量质疑。
一、小米SU7在撞击水泥护栏后,为什么车辆会发生自燃?车门是否存在打不开的情况?
在小米发布声明后,下午13:42.经微博认证的遇难者家属,驾驶车辆的遇难者母亲王女士发微博讲述事情经过并提出了质疑,“作为家属,我们质疑的点有很多,为什么车辆在撞到护栏后会自燃?为什么车门会锁?”
在小米发布的回应中,并未提到上述两个问题。
此前,针对车辆车门打不开的质疑,小米汽车客服人员对《极速财讯》表示,车辆发生事故后,会导致安全气囊引爆,在安全气囊引爆的同时会自动触发车门自动解锁功能。此外,该客服人员还表示,车辆配备了应急解锁的功能,应急拉手为机械锁,紧急情况下可使用应急拉手打开车门。不过,对于车门是自动打开还是需要人为打开,客服人员表示“这个没有详细的信息”。
国际智能运载科技协会秘书长和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分析认为,发生紧急事故后,小米SU7如果存在车门打不开的现象,主要原因可能是事故导致车身严重变形,车门被卡住了,进而导致门锁失效。
二、小米在事故发生后是否有积极地联系遇难者家属?
小米在回应中表示,公司的专项组也将在警方的许可与指导下,与事故受难者家属取得联系,全力协助善后事宜,并提供支持与帮助。
但遇难者的母亲王女士表示,小米发布通告说会成立调查组,但是从事件发生到现在,小米从来没有人联系过她,也没有来过一个慰问电话。
“他们小米现在也不现身给我们一个说法,把三个孩子的生命不当回事儿。这样的做法,真的让我很痛心。”,“我们只想要一个说法,我们希望小米能够正面回应我们家属一下,不用躲躲藏藏,那个所谓的调查组,您到底在调查什么?为什么不联系我们家属也是我想问的。”
三、NOA所留出的2秒预警时间是否足够避免灾难发生?
根据小米提供的记录,在22:44:24秒时,SU7发出“请注意前方有障碍”的风险提示,并开始减速,1秒后(22:44:25)NOA(智驾辅助系统)被接管,进入人驾状态22:44:26-28时,SU7发生碰撞。也就是说,从预警到碰撞只有两秒的时间,对于NOA系统来说,2秒的预警时间足够吗?
和小米SU7 MAX版采用激光雷达不同,小米SU7标准版采用纯视觉方案。在本次事故中,深夜时段,车辆雷达是否及时识别出危险障碍物,为驾驶员留出足够的应对时间,成为待解的疑问之一。
四、AEB有没有起到作用?
张翔对于小米的自动紧急刹车(AEB)功能提出了质疑。AEB系统通过雷达、摄像头等感知部件监测车辆前方的环境信息,当系统判断存在碰撞风险时,会自动启动刹车系统,减少或避免碰撞事故的发生。
张翔表示,现在20万以上的车都有AEB,检测到有碰撞风险时,如果人没有刹车的话,车也会自动避让刹停或减速。
在小米汽车的参数配置中,SU7系列车型,都是含有自动紧急制动。“但此次事故中,小米SU7是没有自动避让刹停或减速的。”张翔说。小米的官方通告中没有提及事故车辆的AEB状态,只是说车辆在被接管前有自动减速。
五、雷军是否应该第一时间现身回应?
作为微博的高频用户,雷军此前在微博上与用户进行互动,并且积攒了巨量人气。但在3月29日此次事故发生之后,雷军最近一条微博发布于3月31晚8点54分,且并未提及此次事故,内容为“油菜花、万松桥、520岁的樟树旁一抹鹦鹉绿,这是 #小米15Ultra# 记录下的#影像南屏#。”
自媒体“三表龙门阵”发布文章敦促雷军应第一时间发声。
理由如下:
大s去世,并不涉及公共利益,且与自身企业亦无关联,雷军都能第一时间站出来表示哀悼。两相对照,此刻的沉默毫无道理可言。
雷军与别的老板不同,他是品牌的第一代言人,是个人与品牌捆绑最紧密的代表,是老板 IP 的始作俑者与践行者。很多用户是冲着其个人形象与魅力才形成了消费决策。既然雷军和小米产品是一种焦不离孟、孟不离焦的关系,此时隐身就是辜负用户的信任。
在雷军的微博留言区出现大量争吵的内容,有人称事件背后是有人在带节奏,也有人质疑,雷军为何不快速现身回应质疑,其中一条留言写到,“面对三条人命,你是如何做到若无其事的?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