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A股到底有没有泡沫?

A股到底有没有泡沫?

2024-10-14 08:38  来源:财经365 作者:刘兴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截至10月8日的6个交易日(如果算上港股假期,实际上是半个月),A股市场经历了一波典型的“困境反转”。尤其是在9月30日和10月8日两个关键交易日,A股的换手率达到了2015年5月市场高峰时的水平,市场活跃度明显提升。

  然而,我们还没从股市上涨带来的恐惧中缓过来,市场就突然出现了暴跌。

  10月9日,三大指数齐齐遭受众创,截至到10月11日的三个交易日内,上证指数累计下跌7.8%,深成指下跌12.48%,创业板重挫17.62%。

  这种剧烈波动让投资者感到迷茫,大家开始担心A股在持续上涨时可能形成的泡沫会破裂。

  那么,现在的A股到底是否存在泡沫呢?本文将从“估值之摆”的角度来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我们采取这个角度?

  这是因为,在投资过程中,估值的重要性不亚于对行业趋势和公司基本面的分析。无论市场逻辑多么诱人,只有当估值合理时,投资才具备真正的安全边际。以过去三年的熊市为例,亏损最严重的往往是那些估值过高的板块,如新能源、互联网、医药和消费品行业。

  而估值之摆指的是股票估值像钟摆一样,无法永远指向某个端点,最终会回到中间值。

  接下来,我们先来探讨下估值在什么情况下向上摆动?

  估值为何向上摆动?

  现在我们不讨论不同行业的具体估值方法,因为无论是基于资产、收入、现金流还是利润,这些估值方式都可以统一用PE(市盈率)来解释。尽管各个估值模型的计算方式有所不同,但它们的周期性波动规律是相似的。

  假设在一个简单的企业增长模型中,某个公司未来5年净利润年均增长20%。那么,当越来越多的投资者认可“未来5年20%年均利润增速”这个预期时,市场会发生什么?

  其实,这就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如果股价每年上涨20%,那么买入后的年化收益也是20%。此时,作为买方,你愿意出的价格是多少?或者换句话说,你是否愿意按未来N年的价格买入,并等待N年后开始享受每年20%的收益?

  在这个过程中,N可以是1年、2年、3年,甚至十几年、几十年。N越大,意味着泡沫越大,市场的风险偏好越高。当然,N也可以是负数,N越小表示市场越悲观,价格也就越低于其实际价值。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谓的“买方报价”并不是某个投资者个人的报价,而是当前市场的价格,这反映了市场对该股票的内在定价逻辑。

  在上述买方报价模型中,估值为何会向上摆动呢?

  随着基本面逐渐改善,投资者的乐观情绪也随着股价的上涨和信息的明朗化逐步增强。

  于是,买方的报价从当前价格(甚至是过去的悲观价格)逐渐向未来延伸。最早进入的左侧投资者可能以去年的价格(N=-1)买入,而更加敏锐的投资者可能在当年价格(N=0)入场。

  随着乐观情绪的强化,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愿意以更高的价格(N逐渐变大)买入。这一过程中,估值会被迅速抬升。

  这一情况,正在发生。

  A股迎来“困境反转”

  基于上文所述的“估值之摆”模型,我们观察到,最近A股市场的大幅上涨其实是熊市转牛市的拐点信号,其背后的逻辑更多是修复此前极度悲观的定价模型,并在新的增长预期下建立新的估值体系。

  此轮市场行情启动的催化剂,源于9月24日的一行三会新闻发布会和9月26日政治局会议公报超预期的政策定调。

  利好措施主要包括:

  (1)两项货币政策工具:首期5000亿元的互换便利操作工具、首期3000亿元的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

  (2)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设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

  (3)发行使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政府专项债。

  (4)降低存款准备金率。

  (5)促进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6)努力提振资本市场,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持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稳步推进公募基金改革等。

  很多投资者可能觉得这种政策转向过于急促,但实际上,长期跟踪政策的变化可以发现,政策通常是渐进的,经过多轮加码后才会出现所谓的“急转弯”。

  政策制定也有一个从“发现问题”到“提出解决方案”的过程,这通常不会超过3个季度。过去的“供给侧改革”、“房住不炒”和“疫情管控”等政策变化都验证了这一点。

  资本市场的一个有趣现象是,它总是自认为自己看到的就是当前最突出的矛盾,期待政策立刻响应。但这种“巨婴心态”忽略了政策制定的复杂性和周期性。

  回到市场,连续的阴跌让今年2、3季度的市场情绪极度悲观,沪深300的PB(市净率)甚至跌至历史低点约1.3倍。这正是“估值之摆”中的最悲观定价情绪,意味着任何稍微的利好都可能打破这种不稳定的价格预期。这种现象无论在牛市还是熊市末期都容易发生。

  自9月30日起,市场连续四个交易日大幅跳空上涨,两天成交量达到2.5至3.5万亿,换手率甚至达到了2015年牛市高点水平。许多人感叹“从未见过”这样的行情,但类似的大幅上涨在519行情、上证998行情以及2015/16年、2019年都曾出现过。

  每一轮市场转折都有其独特的故事和逻辑,不变的只有投资者情绪的极致表现。

  但疯狂的行情过后,A股迎来暴跌。不少投资者开始恐慌,难道A股持续大涨形成的泡沫破裂了?

  A股没有泡沫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回到估值之摆的探讨上——估值之摆是如何从上行到回落,进而完成一个周期摆动呢?

  根据我们的经验,估值从扩张到收缩的拐点上,往往会出现两个关键信号:

  (1)基本面不再符合预期:尽管基本面依然强劲,但增长不再超预期,无法满足投资者过度乐观的预期。这种“失望”情绪导致市场开始质疑之前的高估值。

  (2)股价对利好消息不敏感:即便有正面消息,股价不再上涨,也就是“利多不涨”。这表明市场已经对基本面的乐观预期给出了过高的定价,除非有更大的利好,否则股价难以继续上涨。

  这两个信号表明市场可能处于估值收缩的拐点,价格也失去了上涨的动能。这个时候,估值就会回落。

  目前这两个现象不仅没有出现,反而我们正处于熊市预期极度演绎的阶段,过度悲观的定价已经完全忽略了未来任何的向好的可能。也就是说,现在并没有形成估值回落的条件。

  当然,在近期持续逼空的行情中,也有一些投资者会质疑这种快速上涨为何脱离了基本面。

  实际上,根据波浪理论,只有在主升浪(三浪)阶段,基本面与价格才是同步共振式上行的。而在行情初期(一浪)和尾部(五浪),基本面和价格通常是背离的。

  初期上涨常被称为“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熊市反弹”,也就是我们目前所处的阶段;而尾部上涨则被形容为“价格已经远远超出基本面逻辑,基本面分析者完全看不懂”。

  既然基本面经常与市场脱节,那么传统价值投资中的基本面研究还有意义吗?

  我们认为,所谓基本面与市场脱节,其实并不准确。在市场拐点附近,这种“脱节”更多是因为定价在过度悲观或过度乐观的背景下,利润模型中的核心假设参数发生了重大变化。

  换句话说,当市场看起来与基本面不符时,问题不在于市场,而可能在于你所用的模型需要修正,甚至可能是模型本身出了问题。

  总之,目前极高的成交量和换手率表明市场已经进入超买区间,但这更像是行情转折的信号,而非牛市的尾声。关键在于未来一个月内,是否能看到“缩量止跌”的信号,如果出现,则意味着可能还有更高的主升浪。

  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认为市场有望创新高,甚至可能像美国股市一样,迎来持续20年的长牛行情(这个结论并非简单逻辑推导,后续我们会详细说明原因)。

  一点小建议

  许多人认为投资的真谛是理解市场的“博傻”效应(指的是市场中的投资者有时会购买高估值的资产,因为他们认为即使价格过高,仍然可以找到下一个更愿意以更高价格接盘的人),股市就像击鼓传花的游戏,如果你看不到谁是最后的“傻子”,那可能你自己就是那个接最后一棒的“傻子”。

  这种心态反映了很多投资者在市场狂热时,往往忽略风险,只想着短期获利。

  对于真正的价值投资者来说,持股的体验往往是“在一群聪明人中做那个看似傻的坚持者”,因为他们往往并非追求短期的疯狂上涨,而是更注重在合理估值下的长期收益。

  正如“太阳底下无新鲜事”,无论A股还是海外市场,无论当下还是过往,市场规律从未改变。投资决策的核心在于判断你所处的位置,而非市场何时启动。懂得在正确的时间进入和退出,才是投资成功的核心所在。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仅供参照,文内信息或所表达的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请读者谨慎作出投资决策。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