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腾讯显然被低估了

腾讯显然被低估了

2025-03-21 08:45  来源:财经365 作者:刘兴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微信、游戏、AI 全面开花,腾讯再一次走到了“爆发前夜”。

  3 月 19 日港股盘后,腾讯向市场递上 2024Q4 及全年财报。

  表面上,腾讯更能干了:2024 年营收同比增长 8% 达 6602.57 亿元;Q4 营收同比增长 11% 达 1724.46 亿元,重回两位数增速;

  实际上,腾讯更会赚了:2024 年净利润同比大增 68% 达 1940.73 亿元;Q4 净利润同比激增 89.91% 达 513.24 亿元,超市场预期。

  值得一提的是,2024Q4 经营利润(Non-IFRS)同比增长 21% 达 594.8 亿元,推动 Q4 经营利润率由上年同期的 27% 上升至 30%。

  与之对应,Q4 毛利同比增长 16.9% 达 906.53 亿元,推动季度毛利率提升至 53%,主要得益于(高毛利率的)本土市场游戏、视频号及微信搜一搜等业务的强劲增长。

  概言之,腾讯 2024Q4 各项核心指标均是上扬曲线,且净利润、毛利、经营利润均跑赢营收增速——若将时间轴拉长,营收七连增、经营利润连续九个季度跑赢营收增速,业务修整步入成果兑现期。

  当然,业绩“稳质增量”背后,腾讯组织瘦身结束,人员重回扩张周期——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腾讯共有110558名员工,同比(2023 年 12 月 31 日员工数105416人)增加 5142 人,环比(2024 年 9 月 30 日员工数108823人)增加1735人,连续第三个季度实现员工正增长。

  腾讯游戏,王者归来

  缓缓铺开腾讯 2024Q4 财报,增值服务、营销服务、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三大主营业务收入齐增,各业务整体占比与上个季度变化不大。

  首先,增值服务依然是腾讯泵血的核心支柱,2024Q4 该业务收入同比增长 14% 达 790 亿元;其中,回暖的游戏业务站稳双位数增速,收入同比增长 20% 达 492 亿元,极大提振了 IEG(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的士气。

  拆开来看,Q4 本土市场收入同比增长 23% 达 332 亿元,创近三年新高,且连续两个季度稳住双位数增速势头。

  一方面,游戏行业回暖明显,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影响,推动 Q4 本土市场增速强劲——Sensor Tower 发布的《2025 年移动游戏市场报告》显示,全球移动游戏用户的应用内购买支出结束“两连跌“,2024 年同比增长 4% 至 810 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只有 4 款游戏流水首破 10 亿美元大关,腾讯独占两席,分别是《地下城与勇士:起源》以及《Brawl Stars》。

  另一方面,腾讯长青游戏矩阵从 12 款增至 14 款(腾讯财报将年流水超过 40 亿元且季度平均日活超过 500 万的手游或超过 200 万的 PC 游戏定义为长青游戏),“长青游戏战略”初见成效。

  具体来看,旗舰长青游戏中,《王者荣耀》《和平精英》表现是“两棵摇钱树”——10 月 27 日,《王者荣耀》再度官宣 DAU(日活跃用户数)破亿,意味着其上线第九年 DAU 仍处于亿级水平;《和平精英》则因新赛季更新及高质量皮肤卖爆,9 月流水同比大增 24%。

  其他长青游戏方面,上线四年的《金铲铲之战》仍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Sensor Tower 统计,2024Q4 《金铲铲之战》流水同比增长 30%,连续八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

  至于具备长青潜力的新游,去年 9 月底上线的《三角洲行动》注册玩家已突破 4000 万,其在第三方网吧游戏热力榜上稳居 Top 5.今年 2 月蹿至 Top 3;《无畏契约》亦表现稳健,今年 2 月热度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三倍。

  更重要的一个趋势是,2024 年腾讯新一线产品开始崭露头角:《金铲铲之战》《无畏契约》《火影忍者》《暗区突围》《三角洲行动》以及 LOL 手游、CF 手游均蹿到细分品类头部,甚至第一的位置。

  这恰恰符合腾讯对游戏业务发展的调整——2023Q3 财报会议中,腾讯管理层表示:“未来将聚焦于维持和增长长青游戏,同时创造有潜力成为长青游戏的新游戏——这意味着我们将更加聚焦于少数游戏而不是做很多的新游戏。与此同时,必须给每款游戏很强的定位、非常强的品类和玩法,投入很高的人力和制作价值,以便超越玩家的预期,成为游戏市场上的品类领导者。”

  值得一提的是,2024Q1 腾讯游戏扭转下滑趋势时,虎嗅就预判本土市场基本恢复了增长活力,只不过彼时受财务递延影响——若剔除该因素干扰,7、8 月 DNF 手游持续蝉联畅销榜第一、《王者荣耀》《和平精英》加速回暖、《极品飞车:集结》《三角洲行动》新品加持,Q3、Q4 游戏业务必定在财报拉出陡峭上扬曲线。

  再来看国际游戏市场,2024Q4 收入同比增长 15% 达 160 亿元,刷新季度收入新高——主要受益于《荒野乱斗》《PUBG MOBILE》的强劲表现,以及《流放之路 2》抢先体验版的发布。

  具体来看,腾讯旗下的《PUBG MOBILE》《Brawl Stars》等游戏在海外表现出色,其中以《Brawl Stars》为主要代表的 supercell 游戏人气急升,实现活跃用户和游戏流水的明显增长——另据 supercell的披露,2024 年公司总收入达 28 亿欧元,同比增长 77%;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达 8.76 亿欧元,同比增长 78%,创下 supercell 的历史新高。

  这也就不奇怪,马化腾为何会在今年 1 月的腾讯年会上用“非常争气” 定调过去一年游戏业务的表现。

  而且,延续 2024 年游戏业务的“火热手感”,腾讯顺势在 2025 年前两个月上演了一场“王者归来”的戏码:

  先是在 SensorTower 公布的 1 月中国 App Store 手游收入排行榜中独揽TOP5.稳居中国手游发行商全球收入冠军;

  接着在 SensorTower 公布的 2 月中国 App Store 手游收入排行榜中再次包揽TOP4.

  如此强势的市场表现,就连高盛也在近期发布的研报中预测:2025 年腾讯游戏会在 2024 年的高基数之下继续保持 10% 的增速。

  当然,IEG 的“自我革新”也极大提振了业务信心——2025 年才过去两个月,IEG 已连续推动两轮架构调整,一月一调整的频率足见腾讯游戏变革的决心。

  以 2 月 IEG 架构调整为例,腾讯内部员工认为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

  从短期影响来看,国内发行线调整,产品及人员汇报线并未出现太多变化,只是通过架构调整明确按照品类做游戏的策略,业务方向更细分、更垂直深耕;

  从中长期来看,随着腾讯长青游戏战略的推动,这样的业务调整会越发频繁,或许每月都会进行、只是层级与规模会不同,以实现小步快跑。

  此外,IEG 经常会在内部推动一些局部调整,涉及方向大致围绕长青游戏、新玩法和新赛道、全球化和投资等业务话题展开。

  是时候重估微信了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 2024Q4 营销服务在外部承压之下,收入依旧同比增长 17% 达 350 亿元;全年累计收入更是同比增长 20% 达 1214 亿元,跻身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

  这背后,微信作为核心“引擎”,可谓居功至伟。

  财报显示,2024Q4 微信及 WeChat 合并月活跃账户数增至 13.85 亿,环比净增 300 万,外界惊讶于微信在高基数上仍能保持渗透,腾讯内部则越发凸显微信生态之于集团的重要性:

  一方面,受益于微信生态的高质量广告收入和 AI 技术应用,广告主对视频号、小程序及微信搜一搜广告库存需求越发强劲,季度内大多数重点行业的广告投放均有所增长;

  另一方面,微信生态全面升级,微信搜一搜、微信小店、视频号、小游戏及小程序等业务表现亮眼。

  先说小程序,生态持续活跃,Q3 交易额就已突破两万亿元(包含餐饮零售、交通出行、民生缴费等多个场景的线上线下服务),恰恰符合五年前张小龙在微信公开课上的预判,“小程序的使命是让创造价值的人获得回报,腾讯如果自己垄断头部流量,那整个生态就没有了,微信希望建立一个让创造者体现价值的市场,一个非常活跃、充分竞争的市场。”

  尤其,依托小程序生态的小游戏风头正盛:微信小游戏团队在“2025 微信公开课 PRO 小游戏专场”分享,过去一年,微信小游戏的月活稳定在 5 亿,14 日留存超过 50%,前三季度 IAA 小游戏(通过广告变现盈利的超休闲游戏)变现规模同比增长 30%,有超过 900 款 IAA 小游戏年流水过百万。

  其次是搜索,微信搜一搜检索量快速增长,通过接入混元、DeepSeek 等大模型,显著提升搜索智能化与精准度——眼下,腾讯自研模型驱动的搜索结果已覆盖超过 90% 的问答类搜索。

  最后是交易生态,虽然视频号依托 AI 优化内容推荐与广告投放,Q4 季度广告收入同比增长 60%;但是,微信商业化短期“风向标”还要看微信小店。

  遵照马化腾“让状态最好的人上场”的意志,微信小店在 Q4 摇身一变成了微信生态至关重要的“中枢”——依托微信生态的社交、内容与支付能力,2024 全年微信小店 GMV 同比增长 192%,订单数量增长 125%。

  这背后,随着微信小店串联小程序、视频号扩大至微信全域,进一步刺激服务商角色横向扩容。虎嗅了解到,微信小店 2024 下半年简化商家入驻门槛后,新增超 300 个开放类目,全年微信生态内商家数较去年翻了一倍,平台通过服务商开拓超过 41 个产业带,微信生态累计入驻服务商已超3000家,服务商家数量超过40000家。

  至此,“小步快跑”的创新闯劲叠加供给端陡峭的上扬曲线,自然带动微信交易生态蓬勃的生命力——经营势能投射到消费端,两句话便可概括 2024 年的微信交易生态:高价值用户持续活跃,人群结构更加丰富多元。

  穿透到具体用户画像,微信团队分享了三组关键数据:

  一是,微信 25 岁以上用户占 97.7%,较其他平台购买力更强;

  二是,微信交易生态男性较去年有了更多购买行为;

  三是,一线和新一线城市占比 32%,二三线城市占比 40%,四五线城市及海外用户占比 28%,高线城市消费市场占比超 70%。

  此外,随着微信小店打通公众号、服务号、视频号、搜一搜等入口,交易生态内正衍生出新流量场景。例如,2024Q4 上线的“送礼物”功能,本质是通过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连接让商品在社交关系中流转,却意外在商家群体激发出高昂的参与热情:

  一方面,“送礼物”激发出商家无限的创意,如商品包装盒放入送礼卡片及小店码;甚至,很多商家在线下店面已将送礼功能介绍放在外面,通过这种方式把微信小店从线下带到线上。

  另一方面,一些商品的传播路径发生了有趣变化,以前商家要么买搜索要么投流,要花很多钱做营销,小商家在生态内生存空间很小;“送礼物”能力长出来后,好友口口相传形成链式传播,为小商家、定制产品涌现了新的平台机会。

  以东方甄选微信小店为例,2025 年元旦和除夕夜期间,其送礼订单较前一日分别暴增 1622% 和661%,除夕夜全天 GMV 超 500 万。目前,东方甄选送礼订单在整体订单中占比已达 85%,部分重要节假日时占比超过 90%。

  当然,从微信 2024 下半年的行军速度来看,重点强化服务商与商家的撮合能力、简化平台政策仍会成为 2025 年的主旋律。虎嗅了解到,微信小店近期针对带货者业务明确了 2025 年的三个重要方向:

  一是,继续探索微信生态全域问题,聚焦在带货者体验链路上做产品及功能升级,2025 年会提供粉丝经营工具和能力(如上线“带货里程碑”功能);

  二是,扶持双选会,高效撮合商家与带货者;

  三是,持续助力带货孵化机构稳定经营,会尽快上线“在线签到”功能。

  某美妆品牌负责人向虎嗅分析,“公私域联动”或将成为接下来微信小店核心经营路径。“团队复盘市面上比较成功的冷启动视频号带货,品牌都非常重视前期目标拆解、人员分配、IP 曝光打造以及用户增长,存在强大私域流量用户沉淀及经营能力。”

  概言之:微信再次成为腾讯财报中“最靓的仔”——视频号拉广告,小程序拉金融支付,微信小游戏拉高毛利率,微信小店撑起交易生态——向来“克制”的微信,开始由线到面推动商业化提速。

  390亿猛砸AI,腾讯不心疼

  最后,将目光拉到腾讯新的发展“重心”上——腾讯 ToB 业务(金融科技及企业服务)受到宏观环境波动影响,Q4 收入同比微增 3% 为 561 亿元。

  先看金融科技部分,按照腾讯财报的说法,金融科技服务收入的增长,反映了理财服务及消费贷款服务收入增长,而商业支付服务收入则同比大致稳定。

  再看企业服务部分,增长主要是商家技术服务费及企业微信收入增长所驱动。财报显示,腾讯会议 Q4 收入同比增长超 40%,AI 功能月活增长至 1500万,企业微信收入同比翻倍。

  事实上,2015 年至今腾讯持续布局产业互联网,此后即便短期业绩承压,其仍保持对战略业务和科技创新的持续投入——这背后逻辑并不难理解:当腾讯已成为贯穿数万家企业、千亿就业岗位的链接管道,能否构建起包括服务器、操作系统、芯片、SaaS 等在内的完整自研体系,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其生态重构的进度,以及能否蜕变为广义的互联网入口。

  为此,腾讯不惜下血本,持续在技术投入上“烧钱”——2024Q4 狂砸 390 亿元搞 AI 基建,约占腾讯单季利润的 76%;2024 全年资本开支更是同比激增 221% 至 767.6 亿元、创历史新高,直接将市场预期的 260 亿元秒成了渣。

  “目前 AI 生态还在早期,各行各业都会受益于 AI 普及,相信每个行业都会拥抱这个机会。我们业界和梁文锋都有交流,很敬佩市场上出现独立、开源的产品,我们非常尊重。”马化腾表示,在具身智能领域,腾讯希望成为所有机器人厂商的合作伙伴,而不是取而代之做硬件。

  值得玩味的是,今年春节后,腾讯元宝一度通过“钞能力”先超豆包、再超 DeepSeek,最终于 3 月 3 日登顶中国区 APP Store 免费榜,一切似乎又回到了移动互联网卷投放、抢渠道入口的“暴力烧钱”路径。

  对此,腾讯总裁刘炽平在今天的腾讯年报沟通会上表示,从 2 月到 3 月,元宝 DAU(日活跃用户 数)增长超 20 倍,成为中国 DAU 排名第三的 AI 原生移动应用。“但是未来不会纯粹靠投流来获得用户,会更加关注留存率,也会通过有机联动方式使元宝和其他产品进行进一步协作,给用户提供更好的使用体验。”

  随后,刘炽平重申腾讯对 AI 投入的决心,“去年全年腾讯的资本开支突破 768 亿元,同比增长 221%,相当于收入的大约 12%;其中,四季度资本支出增加非常显著,因为季度内购买了更多 GPU 以满足推理需求,我们计划在 2025 年进一步增加资本支出,预计将占收入的低两位数百分比。”

  值得一提的是,腾讯资本开支已连续四个季度实现同比三位数增长,七年累计投入达到惊人的 3403 亿元,足见腾讯本轮押注 AI 军备竞赛的决心。

  等于说,腾讯调整生长路径,数实经济重心越发向着 AI 倾斜——过去一年,基于“自研+开源”的多模型策略,腾讯已推动全域业务加速融合 AI 进程:

  一方面,腾讯自研混元大模型推出混元 T1 和 Turbo S,现已接入 700+ 内部场景;

  另一方面,腾讯元宝、微信、ima、腾讯文档、QQ浏览器、腾讯地图、QQ音乐、腾讯理财通、搜狗浏览器等产品纷纷全面部署混元大模型与 DeepSeek-R1 模型,进一步扩大了 AI 服务的覆盖范围。

  对此,马化腾表态,“数月前,我们重组了 AI 团队以聚焦于快速的产品创新及深度模型研发、增加了 AI 相关的资本开支、并加大了对原生 AI 产品的研发和营销力度。我们相信这些加大的投资,会通过提升广告业务的效率及游戏的生命周期而带来持续的回报,并创造更长远的价值。”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上一篇:信达生物,稳了?

下一篇:重估小米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