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深夜,轮胎制造企业通用股份接连披露重磅公告,揭开了控股股东资本运作的连续剧式操作。先是宣布终止与广州工控的股权转让协议,随即披露正在筹划新的控制权变更事项,公司股票将于次日起停牌。这一系列操作距离前次控制权转让计划启动仅相隔两个月,引发市场对上市公司"卖壳"操作的诸多揣测。
股权转让现"无缝切换"
根据公告披露时间轴,2025年1月红豆集团与广州工控签署的24.41%股权转让意向协议突然终止,双方以"客观情况变化"为由解除协议。值得注意的是,终止公告发布同时,新的控制权变更计划已进入筹划阶段,公司股票将于3月27日起停牌两个交易日。这种"前脚终止、后脚启动"的资本运作节奏,在A股市场实属罕见。
质押风险暗藏玄机
穿透股权结构可见,红豆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股份中78.22%处于质押状态,质押股数达5.44亿股。财务数据显示,集团面临近期的质押到期压力:4800万股质押(占总股本3.02%)对应1.71亿元融资需在2025年2月前解押,另有5280万股质押(3.32%股本)涉及2.21亿元融资将在年内到期。但截至目前,公司尚未披露相关解押进展公告。
八年四轮融资引关注
自2016年登陆上交所以来,这家轮胎制造商已完成四次资本市场募资:
2016年:IPO首发募资
2019年、2021年、2023年:三次定向增发
累计融资总额达37亿元,期间累计分红不足6亿元。这种"两年一融资"的节奏,与公司业绩波动形成鲜明对比。
业绩过山车考验投资者
财务轨迹显示明显波动特征:
2016年(上市首年):扣非净利润1.62亿元
2017-2020年:连续四年业绩下滑
2021-2022年:陷入亏损泥潭
2023年:实现扭亏,扣非净利1.96亿元
尽管最新市值回升至88亿元,但相较于上市初期经历爆炒后的股价表现,长期趋势仍显疲弱。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控制权变更筹划恰逢质押到期关键时点,不排除控股股东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化解流动性压力的可能。对于投资者而言,需重点关注三方面:新接盘方的产业协同能力、质押风险化解进展以及公司主营业务可持续性。随着注册制改革深化,"壳资源"价值持续分化,具有细分领域技术优势的企业或将获得估值重塑机会。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