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B站成了独角兽们的救命稻草

B站成了独角兽们的救命稻草

2025-01-16 08:54  来源:虎嗅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虎嗅

  在B站花钱投广告最多的AI公司,要易主了。

  据熟悉B站的第三方数据平台人士观察,2024年下半年,Kimi已经不是B站上最能花钱投广告的AI公司,字节系AI产品的相关投入正在加大。多位B站百万级粉丝UP主、MCN负责人也向虎嗅表示,从2024年下半年开始,字节系已经逐渐成为他们AI类商单的最大来源。

  2024年12月初,一位知识区头部UP主告诉虎嗅,他当月商单的主要来源就是字节旗下的不同AI产品,手里等着立刻创作的字节系商单就有3个,已经快忙不过来。目前,字节旗下有多款AI产品,比如即梦、豆包、扣子、猫箱、智能耳机ola......从大模型到AI社交、AI创意工具、AI教育等实现了全产品体系的覆盖。

  除字节之外,“AI六小虎”等AI公司的投放也没有放缓。多家AI公司的营销代理商告诉虎嗅,2024年下半年起,包括AI六小虎在内的AI公司在B站的投放档期、金额的竞争上更加激烈。

  “大家发现单纯做用户增长,可能并不能完全让自己在这场AI产品竞赛中获胜,因此不少客户在Q3开始投放更多钱在品牌营销上面,来打造品牌心智;而到了Q4.可能是源于投资人的压力或者年底的业绩考核,整体的营销策略又会偏向于用户增长。”其中一位营销代理商总结道。

  伴随着各个AI产品在B站上招揽用户,过去一年里,越来越多UP主开始赚到AI广告的钱。

  虎嗅了解到,在2024年初,能够接到AI公司广告的UP主,主要有软件应用、校园、职场类三种。AI产品需要宣传的功能也主要聚焦在办公、学习场景的效率提升。其中软件应用类的UP主往往本身会写代码、或者用AI整活或创业,更容易获得品牌心智营销方面的预算。

  而到了下半年,态势发生变化。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更多类型的AI产品走向市场,AI渗透的场景越来越多,比如AI搜索、情感陪伴、AI生成视频、AI生成音乐等产品日渐成型。

  于是,更多类别的UP主也开始获得AI广告商单,例如游戏、鬼畜、视频剪辑类的UP主。

  与此同时,B站的广告营收也因此水涨船高。到2024年的第二季度,B站的AI行业客户比前一年增长了超过200%。在第三季度,B站广告业务收入为20.9亿元,同比增长28%,也历史性地实现了盈利。

  皆大欢喜的局面下,也伴随着一些无法回避的困惑:

  · 一位服务了很多家AI公司的投放代理商,一边赚着AI公司的服务费,一边感到不解、觉得AI公司是在大量浪费资金——为何AI公司在其产品还未被验证可行、没找到PMF(Product-Market Fit)的情况下,就去做大量的投放?

  · 一位2023年没接到AI公司广告,而2024年接到的AI商单收入占据了其整体收入30%的UP主,一边开心也一边担心:2025年还能持续吗?

  AI独角兽,在B站寻一条“活”路

  自从2024年3月18日,抖音巨量广告发布公告,对AIGC类产品投流进行规范和限制之后,非字节系的产品在抖音投放的情况有所变化。月之暗面、MiniMax、智谱等公司便将重心转向快手、小红书、B站、微信等平台。

  一位AI六小虎公司负责投流与用户增长的管理者向虎嗅表示:“目前在字节系所有流量端口,我们公司都无法投放。甚至一些多平台发布内容的创作者的自来水内容,在B站可以发布,但在抖音上线就会被下。”该人士向虎嗅展示了2024年下半年公司主要“投流”情况:B站几乎占据了超过一半的权重,2024年第四季度开始快手的权重有所上升,截至2024年底B站和快手整体贡献了这家六小虎公司投流渠道的85%以上。

  另有一位AI六小虎公司产品负责人表示,其所在公司在抖音的投流基本上于2024年5月后停止了。“当豆包逐渐崛起时,我们在抖系的投放开始骤降。一方面是有所限制,另一方面是大量创作者拿到豆包的订单产能饱和。”

  多位代理商、覆盖以上不同平台的MCN机构、博主向虎嗅表示,B站成为AI公司们在投放内容上更青睐的渠道,我们从交流中归纳了几点主要原因:

  · 无论是app端、还是网页端,相比于小红书、抖音或者快手等短内容平台,B站能够提供的不同广告位更多,客户能够选择的空间更广泛、灵活。比如,在相关视频的下方可以有引导下载的广告位,比如在信息流中可以出现客户投放的视频广告,比如首页焦点图位置等等;

  · “B站内容以中长视频为主,适合对AI产品做全面的解析。短内容适合种草,中长内容适合产品的深度理解、学习。因此,对于AI产品,B站很适合用来教育用户。”擅长服务科技互联网客户的MCN机构“前进四”的相关负责人如此强调。如果在抖音、快手、视频号、小红书上,一个视频超过5分钟,那么为了顺应短内容平台的用户习惯,视频就需要做删减,这会损失一些信息量。

  · “创造故事”也是被多次提及的客户诉求。根据代理商的分析,B站的一些UP主技术背景更强,更能整活,善于创造事件。比如UP主@林亦LYi,有一期广告视频,基于某国产大模型,利用三个月时间开发了一款游戏,创建了6个AI驱动的NPC,在游戏中让这6个AI住进同一套公寓,之后观察他们在兴趣、性格、行为上的演变。该视频目前在B站的播放量已达172万,评论量近4000条。@林亦LYi 账号的商务负责人对虎嗅表示,类似的合作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商单关系,客户可以和UP主联合开发一些长期的运营项目,当作核心案例进行包装,甚至后续会对其项目做宣传推广。由此,B站相当于为广告主们提供了“创造故事”的选项。

  据多位UP主对其评论区过去一年的观察,“今年上半年,用户对于AI视频内容的关注点,主要是AI又在搞什么抽象的东西,又抽了什么风,偏向于戏谑;而到了下半年,当AI公司的产品有了较大升级、进步之后,用户开始正视AI,开始更严肃地将其当作生产力工具了。无论是心智、内容氛围来说,都有比较大的转变。人们开始觉得它是有用的东西了,同时,也意味着AI行业在变好。”

  不过,AI大模型产品当下仍处在教育用户的阶段。一位熟悉各种AI产品的科技UP主坦言,“目前对话型的AI产品,交互难度仍旧比较高、不流畅,还处在中间态,用户成本使用太高。”这一定程度说明了,为何AI产品的用户留存效果不好。

  产品的升级,并不意味着已经能够解决更多用户的需求,也并不意味着能够被人高频使用,甚至为之付费。距离成熟,仍有很大距离。

  然而,来自竞争和投资人的压力,并没有留给AI独角兽们充裕的迈向成熟的时间。

  根据桔子IT数据,从2024年1月1日~12月5日,国内AI领域发生439起融资案例,总融资金额超564亿元,大概是去年的80%。如今市面上的风险基金越来越少,融资环境恶化。

  一位投资了AI六小虎之一的投资人向虎嗅袒露了无奈,“大模型现在的估值普遍很高,VC们基本投不动了,需要口袋更深的钱。接下来,谁有能力投下一轮?可能就是国资,或者是除美国之外的海外主权基金的钱。”他进一步解释到,“怎么能说服人家投资你呢?再去讲大模型迭代升级的故事已经行不通了,需要有更多具体的产品能力的展现。”

  “大模型公司现在需要证明自己,如果没有一定的用户量、交互量的话,可能证明不了自己的产品、技术、模型能力,后续的融资会比较困难。”上述人士表示。

  这也与2024年下半年起,投放代理商们的体感相吻合:AI独角兽们投流越来越猛烈。

  巧合的是,也正是相近的月份,在2024年下半年有几家大模型陆续完成了新一轮融资,智谱宣布完成30亿元融资、阶跃宣布完成数亿美元融资。据前述投资人透露,圈内存在“已经在下半年完成了融资但没官宣”的一两家大模型公司,而拿不到融资的,不能快速拿到入场券的话,就没办法继续往上发展了,只能停摆或者转型了。

  这或许正是上述投资人表达的无奈。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