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前,激光雷达是一个不太受投资者欢迎的行业。产品销售非常昂贵,只有在L4级无人驾驶领域才有需求,轨道长度难以确定。
然而,随着国内高级智能驾驶技术方案的逐步成熟,激光雷达已成为20-30万乘用车的标准装车配置。根据高科技智能汽车研究院的数据,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市场乘用车前装量产激光雷达累计交付量超过99万台,同比增长202%。头部企业在跨越规模拐点的同时,首次盈利越来越有希望实现。到明年,ADAS渗透率的提高并不是这条轨道上唯一的叙事。
01
卷出规模经济
显然,随着今年车载激光雷达的大幅增长,中游头部集成商的业绩增长明显加快。
根据2023年车载激光雷达的整体收入份额,和赛科技、速腾聚创、图达通是三大领先厂商。和赛去年2月在美国股市上市,速腾聚创今年1月在香港股市上市。近日,图达通将借助SPAC在香港股市后门上市。
从业绩来看,三季度和赛科技激光雷达交付量达到134208台,同比增长182.9%,连续两个季度交付量环比增长50%,其中ADAS激光雷达交付量达到129913台。四季度目标出货量定在20万台,有望成为第一家实现年盈利的激光雷达企业。
前三季度,ADAS激光雷达共售出365800万台,高于和赛科技(263、148),不仅同比增长近3倍,而且收入也超过去年全年。
在一些统计口径中,速腾市场占有率领先全球市场。与年初相比,速腾聚创的服务客户和指定车型数量保持增长趋势,绝对数量与2019年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
在利润方面,和赛科技的毛利率从去年的35.24%提高到了43.52%,提高了近10个点,而速腾聚创则从去年的8.36%提高到了15%。相比之下,虽然和赛科技产品的出货量少于速腾,但更高的平均单价帮助它截留了更多的利润。
到明年,两家公司都希望从规模拐点逐步跨越利润拐点。
从2021年到今年前三季度,国内乘用车前装激光雷达的出货量已经完成了从10万到近100万的量级飞跃。自去年以来,激光雷达上车潮,国内下游车企卷起高级智能驾驶,队伍逐步壮大。
据一些机构统计,今年市场上几家新能源汽车厂的主流车型有极氪、蔚来、小鹏、零跑、理想、哪吒、比亚迪 7 新能源汽车厂以56款主流车型为例,其中包括56款主流车型 37 所有车型都提供激光雷达选项,比例超过 66%。
在需求、产能扩张和成本优化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国内激光雷达产品单价开始大幅下降,并逐渐探索中低端车型的趋势。
根据和赛科技季报的出货量和收入数据,平均单价从2022年Q2的35869元/台大幅下降到今年Q3的4023元/台,下降近9倍。
速腾聚创的单价也遵循快速下跌的趋势。前三季度,ASP继续降至2478元/台,但毛利率在规模效应下有所提高。凭借卓越的性价比,公司收获了更快的出货量增长,符合行业智能驾驶计划成本下降的趋势。
据推算,20 激光雷达预算约1万元,300~2万元。根据这一规则,如果要下沉到20万以下的低线车型,产品单价仍有进一步下降的空间。如今,中国市场配备激光雷达车型的入门价格,如零运行 C10.已低至人民币 16.58 万元。
长期以来,激光雷达企业一直受到批评,行业生命周期短,烧钱不盈利,但今年可以清楚地看到,这两家龙头企业的利润损失明显缩小,甚至提前宣布了盈利的好消息。
除了依靠出货量的大幅增长来平衡一些固定费用外,快速压缩的产品单价使激光雷达企业积极开展了成本优化改革,最强调的是平台产品结构和硬件集成。
比如和赛的AT系列,速腾聚创的M/E/R三大平台,图达通也有猎鹰和灵雀两大平台。平台设计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同一套产品架构设计的产品可以最大限度地分享技术成果、零部件供应链和制造生产线。
其次,芯片端是激光雷达成本降低的核心,占比可达50%左右。早期的集成制造商主要通过外部采购,取代自主研发的SOC后,成本可以降低。还有一个直接的降低成本的方法,就是将激光控制电路等数百个电子元器件集成到几个芯片上,从而大大减少元器件的数量,简化供应链。
这种效果与汽车工业的综合压铸有些相似,因为高度集成的激光雷达结构更简化,装配步骤更少,自动化生产带来的效率几乎翻了一番,有效地促进了生产成本的降低。
例如,最近推出的新一代旗舰水平 360°远程激光雷达 OT128.与上一代相比,零部件数量减少了66%,核心生产过程所需时间比上一代大大缩短了95%以上。
为了渗透到更低价格的车型,汽车激光雷达的成本性能已成为核心竞争因素。速腾和何塞发布了MX和ATX,继续将产品单价卷入1000多元的范围。
据河赛首席执行官李一凡介绍,价格减半将使激光雷达的使用对价格低于15万元(2万美元)的廉价电动汽车也具有吸引力。对于价格高于15万元的电动汽车,激光雷达技术的利用率可能会跃升到40%。
02
打开天花板?
今年以来,在乘用车上,激光雷达的前装渗透率一路上升。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统计,15万元以上的新能源汽车激光雷达渗透率已超过24%,头部新势力品牌激光雷达平均搭载率一度接近60%。
这一数据的飞跃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内汽车公司在高级智能驾驶方面的加速,并一致倾向于包括激光雷达在内的多传感器集成感知方案。
去年,国内35-50万元的价格段车型达到标配城市NOA功能装配量 90%,而25-30万元的价格段只占4.2%。
但2024年,20-30万元价格段的车型开始成为高速和城市NOA销售的主力军,1-9月份占比达到32.2%。
目前,激光雷达在对信息精度要求严格的高级智能驾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自动驾驶感知方案分为两个阵营,一个是特斯拉纯视觉路线方案,另一个主流原始设备制造商和无人驾驶技术公司一般采用多传感器集成方案,即摄像头、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协调,弥补优缺点。
纯视觉路线对训练数据和端侧计算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全天候”的识别准确率还不如多传感器方案。自动驾驶水平越高,操作准确性要求越高,一点错误都可能导致安全风险。
激光雷达是视觉算法的互补关系。激光雷达可以大大提高视觉算法的精度,减少视觉处理对超高精度算法的依赖,为一些极端环境下的纯视觉方案提供更安全的冗余支持。
除乘用车ADAS外,激光雷达很可能在明年迎来另一个下游领域的集中爆发。
从特斯拉的布局可以看出,由于智能汽车和机器人共享了自动驾驶系统的基本技术,它们本质上属于广泛的机器人类别。
加强激光雷达的感知能力可以提高人体机器人的安全运行能力和生产效率。随着人体机器人产业的逐渐成熟,激光雷达的市场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