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该重新打量阿里了

该重新打量阿里了

2025-02-21 08:45  来源:财经365 作者:刘兴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未来三年,阿里将围绕AI这个战略核心,在AI基础设施、基础模型平台及AI原生应用、现有业务的AI转型等三方面加大投入。”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在2月20日晚财报电话会议上说。

  在当晚美股盘前,阿里股价一度升幅达到10%。开盘5分钟内,阿里股价涨幅迅速超过11.5%,股价超过140美元/股,达到过去一年以来新高点。作为对比,2024年阿里美股股价最高值为117.82美元/股。

  一场在AI领域的“全员出击”,正在阿里上演

  虎嗅独家获悉,阿里内部几乎所有业务线,都已经在规划新财年可以结合AI实现的增长点。据虎嗅掌握一手信息显示,对大部分To C的业务板块而言,新一年中用户维度(包括用户量维度和使用时长等维度)将是更为重要的指标方向,其次则是收入相关指标。

  与此同时,多个阿里旗下的To C类型产品,已经把“AI功能渗透率”作为另一个关键指标维度纳入考量,由AI功能带来的用户增长和收入增长,将是新财年内被突出的新评估维度。通过这些动作,阿里希望在2025年加快实现整个集团的“AI化”。

  另据虎嗅独家获悉,截至2月中旬,阿里大淘系各个业务板块(诸如阿里妈妈、天猫、淘宝等)以及1688、闲鱼两个集团战略级创新业务,已经被明确鼓励(或要求)与阿里云通义大模型团队深度沟通,并尽快给通义团队提出“需求”,以通过协作模式完成业务AI化转型。在大淘系内部,各个板块之间各自开发出的AI相关功能,也在加快“复用”,以降低资源内耗并提高整个大淘系产品侧的AI功能场景覆盖率。可以说,对于大淘系这个阿里最重要的“主引擎”,AI化已经是2025年绕不开的战略级方向。

  在今年年初,阿里集团已把“AI to C”作为2025年集团整体的发力点之一。在AI产品的C端市场,用户量等指标将被视为关键维度,这说明,阿里对于自己在“AI to C”市场的用户量级和整体声量有强烈渴望与要求。

  “一方面,通过通义APP以及夸克等产品,去直接争夺AI风口里的用户;另一方面,延续2023年AI驱动战略,推动天猫淘宝等产品的AI化,并且要在年内看到AI带来的直接增量。”一位知情人士向虎嗅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多位阿里业务线核心人士告诉虎嗅,AI化过程中,2024年以及2025年最先带给业务线的助力来自于“效率”层。“除了AI本身提高生产效率外,AI也正在改变流量等核心资源的分配效率。”一位业务线核心人士认为,接下来存在一个窗口期:即能否在一个时间周期内完成业务的AI转型。“各家大厂都在琢磨如何用AI重塑业务,围绕用户与商家将会有新的洗牌机遇。这个周期不会超过18个月,2025年至关重要。”

  以AI为主线,加速自身进化,是阿里当下的战略性命题

  2月20日,阿里发布了截至2024年12月31日的季度财报。这份财报,某种程度上,对阿里目前在AI上的“进度”做了阶段性回答。财报数据显示,季度内阿里收入同比增长8%,至2801.54亿元;经营利润同比增长83%至412.05亿元,其中经调整EBITA同比增长4%至548.53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入层面,本季度的同比增速超过了2023财年同期的2%和2024财年同期的5%。

  数据来源:阿里财报,虎嗅注:阿里的2025财年即自然年2024年4月1日至2025年3月31日

  给阿里带来收入增长的核心原因有二,其一是阿里云围绕AI的收入增长,其二是淘天基本盘业务的收入增速回暖。根据阿里CEO吴泳铭透露的信息显示,本季度内云业务收入同比增速达到13%,而其中AI相关产品的增幅达到三位数。而在淘天基本盘上,季度内淘天的客户管理收入增幅达到9%,值得注意的是,这是过去五年中“财年第三季度”客户管理收入增速最快的一次,作为对比2022财年和2023财年这一数据分别为下降1.3%和上涨6%。

  而在经营利润方面,本季度阿里经营利润同比大涨83%的“账面”原因是,2024财年同期阿里受到高鑫零售无形资产减值和优酷商誉减值影响,当时经营利润同比下降36%。而本季度,阿里披露的信息显示,他们“无形资产减值有所减少,而经营EBITA有所增加”,所以其经营利润的“呈现结果”有所变化。从各个业务分部的经调整 EBITA看,季度内阿里整体小幅微增,合并增幅约为4%。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2024年12月17日和2025年1月1日阿里陆续出售了银泰百货和高鑫零售,未来季度内相关的财务表现将纳入财报之中。所以未来季度,阿里的经营利润预计将会有一些新的关键变化。

  在现金流方面,围绕AI和云的基础设施及硬件投资,依然是阿里现金流支出的大头之一。季度内,阿里自由现金流同比下降31%至390.2亿元,下降的主因源于“云基础设施投入支出增加”。

  整体看 ,这个季度,是阿里自2022年以来,表现最好的财年第三季度,AI对阿里的业绩助推已经有关键助力。但同时,为了强化AI护城河,阿里围绕“基础设施”的持续投入预计将继续扩大,这不仅会继续影响阿里现金流表现,也会继续影响阿里利润表现。

  因此,在看上去坚定的AI战略之下,阿里的压力在于——在AI上长时间投入的巨大资源,能否在更快的时间内给业务带来更强的支撑力,以强化外界信心。

  这份阿里财报,AI成色几何?

  阿里并没有直接公布AI对整体业务带来的用户量或收入端的直接影响,但在各个板块内,AI的影子很多。

  最直接的是云智能集团。

  财报显示,季度内云智能集团收入同比增幅13%至317.42亿元。在云的整体收入之中,公共云业务的收入增速达到两位数,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6个季度实现同比三位数增幅。

  在AI圈继DeepSeek爆火后,再次燃起模型热后,行业对云和算力的需求正在加强,这对阿里云而言是个利好。根据Canalys的数据,截至自然年2024年三季度,阿里云在中国大陆云市场的市场份额达到36%。

  在云和算力之外,Qwen大模型的开源正在给阿里云带来大量新增用户。财报披露,截至2025年1月底,基于Qwen模型家族在 Hugging Face开发的衍生模型数量已经超过9万个。Hugging Face公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在社区内模型下载量份额排名中,Qwen模型下载量占比达到26%。

  再来看看淘天部分。

  季度内,淘天整体收入同比增速达到5%至1360.9亿元,其中客户管理收入(广告、佣金等)同比增速达到9%至1007.9亿元。淘系给出的解释是,增长背后的主要原因是GMV整体增长以及新工具渗透率提高的影响。

  淘系在2024年最重要的新工具之一,是全站推。这是淘系基于AI的一款流量运营工具,简单来说就是用AI工具去重新梳理用户的需求,然后进行精准的投流。财报之中,阿里没有公布全站推给业务带来的直接数据变化,但表示“全站推渗透率提升”。

  虎嗅独家获悉的情况显示,淘系在2024年把诸如全站推这类的AI工具的渗透率,视作关键指标。他们的核心策略是先让商家“用起来”。为了“引流”到AI工具上,淘系甚至给予了一部分流量扶持。以全站推为代表的淘系AI工具,在后台上,会主要突出ROI优化这个点,他们让商家在后台看到某个动作在AI助力后可能带来的ROI变化。

  这一逻辑,被延续到2025年,随着在2025年初淘系公布了一系列“生态与环境”相关策略的调整,通过AI工具去优化ROI等商家侧指标几乎被视为既定路线之一。

  但要注意的是,相比于整体收入5%增速,淘天季度内经调整EBITA的同比增幅为2%。这一态势,有可能在未来几个季度内继续出现,因为淘系需要通过在AI环节投入以及让利商家去重构整体生态。

  出海板块的情况和淘天有类似之处,但收支态势不尽相同。

  在AI部分,出海板块除了全站推这类AI工具外,还有自研大模型等产品。截至目前,阿里国际数字商业集团内,AI能力服务的商家总数超过50万家。季度内,出海整体收入同比增长32%至377.56亿元,但其亏损情况有扩大趋势,季度内其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57%至亏49.52亿元。出海业务亏损的原因之一是,在欧洲和海湾地区围绕用户增长的投入。

  从这三个阿里最为核心的板块来看,AI已经成为其业务的支柱(云业务)助力(国内国外电商),但在整体“AI能力”渗透程度上看,整体电商板块依然有提高空间。

  窗口期可能稍纵即逝

  眼下,看到AI机会的大厂,不只阿里。

  2024年,字节旗下的豆包,跃升为年度AI to C领域用户量最高产品,而字节基于豆包让其火山引擎、飞书、抖音电商等业务,获得了一个巧妙的C端支点。

  而京东在AI上除了发力言犀大模型外,还在2024年力推数字人项目。相比于字节在C端的“大力出击”,京东在B端用户上持续发力,其数字人等项目已经开始给多个品牌提供定制化服务。

  就在2025年初,美团内部已经明确把AI作为公司级别的核心战略之一,而其另一个战略焦点则是无人机。目前,美团已经是国内拥有最多C端场景无人机配送航线的公司之一。

  各个巨头,都试图找到自己的差异化点,去更性价比和高效地在AI领域“先下一城”。阿里正面临的并不是某一个场景的AI遭遇战,而是一场AI领域的全面战争。

  在C端市场,阿里的基本盘业务和京东、美团一样,都正在面临AI化的考验,这比拼的是效率,以及对未来路线预判的准确性。有阿里大淘系核心高管向虎嗅表示,他们在2024年规划AI相关路线时,几乎很难从国际上找到“成熟参考系”,因为大淘系和Meta、亚马逊所面临的情况不尽相同,策略也很难直接参照。这意味着,每一个围绕AI的决策,都可能需要根据市场最新的技术、需求趋势,而迅速迭代调整。

  在AI to C市场,阿里并没有类似豆包DeepSeek这样“爆火产品”。如果想在2025年搏出身位,除了产品端的不断迭代,显然也需要在C端用户上加大“心智”投入。但豆包在2024年的“天文”投流,真的符合阿里的风格吗?如果不采用大手笔投流的方式,又该怎么在C端市场迅速渗透海量用户心智呢?在这个领域,阿里想做,但具体怎么做其实也没有一个可以参照的路径。

  最新的消息是,阿里对于自己到底要做什么,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想法。

  “面向未来,我们进一步清晰了阿里巴巴的方向和路径。我们会继续专注于以下三大业务类型:第一是国内外电商业务,第二是AI+云计算的科技业务,第三是互联网平台产品。我们相信,坚定持续的战略,将驱动集团继续稳健增长。”吴泳铭说。

  按照吴泳铭透露的路径,未来三年,将成为阿里发力AI的关键窗口期:“未来三年集团在云和AI的基础设施投入预计将超越过去十年的总和。我们将大幅提升AI基础模型的研发投入,确保技术先进性和行业领先地位。我们将持续提升AI应用的研发投入以及算力投入,运用AI技术深度改造升级各业务。”

  不过,在这个三年周期内,阿里还是需要跑更快一些。

  “DeepSeek火爆后,很多阿里的中高层都讨论了DeepSeek的团队文化和效率。”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虎嗅,有中高层人士直接提出,像DeepSeek那样小而美、简洁高效的氛围,是很多互联网大厂所缺失的,“我们去思考为什么DeepSeek没有诞生于大厂之中,我们总结认为,如果想更有效率和创造性,需要提高组织的效率、调整土壤。”

  另有一位相关人士表示,他们仔细研究过豆包等产品2024年崛起的道路,分析后发现,其对于资源的利用效率“挺高的”,以及对于市场的反应速度较快。“如果想在2025年打出声量,效率和反应速度上,还需要做一些优化。”

  虎嗅独家获悉,在即将来到的3月,根据集团高层整体策略,各个板块会具体拆分相关目标并做出具体规划,由于目前阿里内部并非所有团队都采取“OKR”模式,各个团队对于目标制定的自由空间较大。有业务线人士表示,根据整体的AI规划,可以自下而上的报一些想做的事情,“今天阿里内部,并不是上面排一个指标,下面来执行,但需要自下而上给出可执行的靠谱方案。最核心的指标,肯定会围绕用户维度展开,这是重中之重。”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上一篇:最便宜iPhone,暗藏苹果最大野心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