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2日,六个部门发布了中长期资本进入市场的计划;1月23日,国家新闻办公室介绍了促进中长期资本进入市场。中长期资金包括商业保险基金、国家社会保障基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企业(职业)职业年金基金、公共发行基金等,大多与人民密切相关。中长期资本进入市场终于实施了。该系统的实施能发挥什么作用?《新闻1+1》与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梅、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乔联系,进行分析和解读。
《新闻1+1》完整版(24:29)
每年30%的新保费用于投资A股能解决哪些问题?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梅:保险基金本身是长期基金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稳定,还款周期长。但现实中,虽然保险公司投资权益的上限可以达到25%,但目前我们约32万亿的保险基金中,只有3.2万亿,约10%投资于整个股市,因此这一比例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这一次,我们对新基金入市有了更严格的要求,即30%,保险基金入市的积极性和比例发生了很大变化。
为什么要细化和完善长期考核机制的要求?
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一梅:中长期基金的核心是评估周期,这决定了它是否是中长期基金。如果我们从一年的角度来看待投资,投资交易的各个方面都相对短视。如果我们将评估周期延长到三到五年,我们可以从更长的角度和周期来看待资产配置和投资决策。这不仅有利于长期收益的可用性,也有利于实体经济的支持,也有利于与上市公司的良性互动。
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实施方案需要什么样的良好市场生态?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乔:①需要好的资产。在资产方面,我国上市公司的质量和投资价值应稳步提高。过去一年,中国资本市场出台了市值管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鼓励股息和回购,大大提高了整个A股上市公司的质量、投资价值和可投资性,是长期资金进入市场的重要前提。
②我们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推出一些适合中长期投资的产品和工具。例如,我们谈论各种指数基金。
③允许机构参与企业固定增长的工作。与此同时,与去年9月一样,央行推出了一些再贷款政策措施,方便交换和股票回购,充分利用这方面,也可以吸引更多的中长期资金发挥更好的作用。
促进中长期资金入市的实施方案会给a股市场带来怎样的变化?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乔:最大的变化之一是在短期内增加流动性。在规模方面,我们讨论的这些中长期资本的规模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每年增加数千亿的资本规模和流动性。事实上,中长期资本市场的变化更为重要和长期,在于改变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者的结构,使其逐渐从个人投资者主导的市场转变为机构主导的投资者结构,这是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稳定发展的理想投资结构。
这样,最终可以提高整个中国资本市场的内部稳定性,提高资本市场的定价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最终会给投资者带来更多的投资回报,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这些都是我们未来想看到的变化。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