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注册完成后,英国量化巨头宽立资本旗下私募股权机构的第一个产品就完成了备案。
记者从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了解到,英国量化巨头宽利资本旗下的宽利(上海)私募股权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宽利私募股权”)的第一款产品——宽利中国最近完成了CTA1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备案,距离宽利私募股权登记不到两个月。
与此同时,随着DeepSeek的升温,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对中国股市持乐观态度,包括美国银行、高盛、德意志银行等龙头机构。
快速布局的外资巨头
根据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数据,今年1月16日,宽利中国选择了CTA1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并于今年1月24日完成了备案。基金类型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托管人为中信证券。
值得一提的是,该基金产品的经理宽立私募于2024年3月14日成立,并于2024年12月13日完成注册,注册资本2000万元。
在宽利私募股权注册后不到两个月,私募股权机构就完成了第一个私募股权产品的备案。这一举措不仅标志着宽利资本在中国市场的实质性实施,也反映了外资巨头加快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布局的趋势。
据了解,宽立资本以其系统化、量化的投资策略而闻名于世,其总部位于伦敦,与AHL、元盛(Winton)它也被称为“量化三巨头”。广利资本的独特之处在于利用先进的技术和复杂的数学模型进行全天候交易。其投资策略包括趋势跟踪、宏观和货币以及多种策略,尤其是在程序性期货交易领域。
除宽立私募股权基金外,英仕曼(上海)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是世界著名的对冲基金,也于今年1月提交了一款新产品——英仕曼目标风险全球资产配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根据私募网络的数据,截至2月7日,共有206名外商独资私募经理处于备案运营状态,其中35名证券外商私募经理,占外商私募经理总数的16.99%;有151家私募股权和创业型外资私募股权经理,占外资私募股权经理总数的73.30%;此外,还有20家外资私募管理人,占外资私募管理人总数的9.71%。
从外资私募经理的管理规模来看,有8家外资私募经理的管理规模超过100亿元,占总量的3.88%;有10家外资私募经理管理规模为50亿-100亿元,占总量的4.85%;有24家外资私募经理管理规模为20亿-50亿元,占总量的11.65%;有14家外资私募经理管理规模为10亿-20亿元,占总量的6.80%;拥有5亿-10亿元管理规模的外资私募经理有25家,占总数的12.14%;拥有125家外资私募管理人员,管理规模0-5亿元,占总数的60.68%。
外资巨头对中国市场持乐观态度
外资巨头迅速布局中国市场,表现出对中国市场的乐观态度。市场分析人士指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开放和发展,越来越多的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
最近,德意志银行发布的中国股票战略提到,中国企业在许多制造业领域和不断增长的服务领域提供了更高的性价比,而且往往质量更好。投资者为自己的主导地位买单,预计中国的折扣将消失。此外,由于政策的变化倾向于支持消费而不是生产,以及可能的金融自由化,盈利能力可能会在周期内意外上升。A股、香港股市的牛市始于2024年,中期将超过之前的高点。
在最新的研究报告中,高盛表示,在中性预期下,MSCI中国指数今年上涨了14%,从目前的66点上升到75点;在乐观预期下,预计涨幅将达到28%。
高盛表示,目前,中国的政策周期已经从预期过渡到实施阶段。细节和行动是稳定增长和支持企业利润的关键因素,将进一步推动股市上涨。中国制造业在世界上具有不可动摇的优势。在电动汽车、人工智能、5g和6g电信设备领域拥有丰富的前沿技术、专利数量、工业集群和人才储备,具有一定的规模,进一步稳定了中国资本市场的价值基础。
美国银行战略家预测,在2025年初美国股市停止持续上涨后,其领先优势将继续下降。与此同时,美国银行建议做更多的中国股票。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