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财经 要闻 / 产业 / 国内 / 国际 / 专题 > 小米逆天改命

小米逆天改命

2024-08-27 08:43  来源:财经365 作者:刘兴 本篇文章有字,看完大约需要 分钟的时间

来源:财经365

  2024年8月21日,小米集团(HK:01810)发布了《中期业绩》。鉴于小米电动车已批量交付,媒体期待从财务数据发掘出新意。

  可惜在二季度889亿营收中,电动车收入仅占7%,不足以“撼动”大局。其他相关信息少得可怜:Q2交付2.73万辆、所在板块(智能电动车等创新业务)经调整净亏损18亿。

  于是,“小米卖一辆车亏损6万多”成为无数媒体信手拈来的标题,还上了热搜索。

  在汽车交付后的首份季报中,隐藏的财富密码或许意味着“泼天富贵”。

  智能汽车——小荷才露尖尖角

  2024年3月28日,小米正式推出智能汽车。

  二季报首次披露的信息有:

  1)智能汽车收入62亿,交付2.73万辆(均价22.9万元/辆);

  2)智能汽车所在板块毛利润率15.4%;

  3)小米汽车工厂已于6月开启双班生产;

  4)预计11月SU7总交付量将突破10万,全年交付目标上调到12万;

  5)截至6月初,已在10个城市开通城市领航功能(城市NOA),预计8月在全国开通。已售车辆可通过OTA升级增加开通城市、优化性能。

  2024年Q2.小米总营收889亿。其中:

  智能手机收入465.2亿,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收入267.6亿,互联网服务收入82.7亿;

  智能汽车等创新业务收入63.7亿,占比仅为7.2%(其中汽车销售收入62亿)。

  汽车业务尚未对营收结构造成显著影响,只给代表Q2营收的彩色堆叠柱加了个“小帽子”。

  狡兔三窟

  推出智能汽车后,智能手机、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互联网服务成了“传统业务”,小米将这三项业务(及其他相关业务)打包,称为“手机xAIoT”。

  智能手机仍是支柱业务,互联网服务盈利能力也不逊色。2024年Q1.智能手机毛利润69亿,互联网服务毛利润60亿;2024年Q2.智能手机毛利润56亿,互联网服务毛利润65亿。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毛利润亦相当可观,2024年H1毛利润达93亿。

  互联网服务收入约占小米总营收的10%(2024年Q2占营收的9.3%),毛利润贡献率不逊于智能手机(2024年Q2为35%),原因是该项业务毛利润率高达75%左右(2024年Q2为78%)。

  当智能手机毛利润回落,IoT业务及时补位。

  例如2024年Q2.智能手机毛利润56亿,环比下降13亿;IoT业务毛利润53亿,环比增长13亿;两项业务分别贡献了毛利润的31%、29%。

  2024年Q2.“传统业务”贡献毛利润174亿,成为智能汽车业务的坚强后盾。

  三项业务分别贡献毛利润的三分之一,有“狡兔三窟”的意味。

  “卖一辆亏6万”

  2024年Q2.“汽车等创新业务”毛利润9.8亿、毛利润率15.4%(Q1毛利润12.6%),经营开支29亿;经营亏损19.2亿(经调整亏损18亿),单车亏损达7.03万元,“卖一辆亏损6万”说少了。

  显然,“汽车等创新业务”经营亏损的原因是开支(研发开支、销售开支、行政开支)大于毛利润(毛利润10亿、开支29亿,经营亏损19亿)。

  与产品生产直接相关的支出,如原材料、人工,被列入生产成本,它与产量挂钩。

  正常情况下,生产50辆车的原材料成本是生产10辆车的5倍。至于是赔是赚,要看销售收入是否高于成本。

  例如蔚来,2019年汽车销售收入73亿、成本81亿,毛亏损7.3亿;2021年销售收入332亿、成本265亿,毛利润66.5亿,单车毛利润7.3万元、毛利润率20%。尽管经营亏损45亿,但不能说“卖一辆亏一辆”。

  不与产量挂钩、难以摊到单位产品的支出,被列入费用(也可称为开支)。比如打品牌广告,砸1亿广告费卖出1万辆车,砸5亿未必能卖出5万辆。销量与广告费用正相关,但不存在线性关系。

  2024年Q2.小米汽车所在板块毛利润率为15.4%,卖一辆赚3.5万元(单价22.9万元乘以毛利润率)。

  “卖1辆亏6万”是扯淡!果真如此,买10万辆岂不要亏60亿?

  事实上,按现在的毛利润率和费用率,季度销量超过8万,小米汽车就能盈利。

  笑话——开始造车、费用率降了

  都知道造车烧钱,关键问题是费用太高。

  例如蔚来,2021年已经走上正轨,研发费用46亿、费用率12.7%;市场/行政费用69亿、费用率20.7%;总费用率达33.4%。

  就连特别会省钱的理想,2021年总费用率也达到25.5%。

  小米的奇葩之处在于,开始造车后费用率不升反降:

  2024年Q2.三项费用合计126亿(其中汽车所在板块29亿),总费用率14.2%。比2023年Q2低1个百分点(市场费用率下降0.6个百分点,行政费用率下降0.4个百分点)。

  小米是怎么做到的?

  研发费用

  小米2021年3月30日,宣布进军智能电动车。

  但2020年研发费用已悄然提高至93亿、较2019年多17.7亿(2019年研发费用为75亿)。其中Q4.研发费用31亿,较2019年Q4净增8.5亿。说明宣布造车,相关研发已然启动。

  2021年研发费用132亿,较2019年多57.1亿;

  2022年研发费用160亿、较2019年多85.4亿;

  2023年研发费用191亿,较2019年多116亿;

  2020-2023年,研发费用总额576亿、年均144亿,较2019年高69亿。4年间,小米一共多投了276.2亿研发费用(参照2019年)。

  2024年H1研发费用107亿,较2019年H1多74.5亿。

  小米多投的这351亿(276.2亿+74.5亿),大部分用于智能电动车研发。

  有意思的是,华为车部自2019年成立以来,总研发投入也是300多亿。

  小米有条不紊地推进研发工作,逐步加大力度,终于在2024年厚积薄发。

  市场费用

  2017年起,小米市场费用金额、费用率都在持续上升,2022年达峰——市场费用213亿、费用率7.6%。其中广告宣传开支72亿;

  2023年,市场费用回落到192亿、费用率7.1%;

  2024年是小米造车“赶考”之年,上半年市场费用达114亿、同比增长32.6%;其中广告宣传支出38亿、同比增长38.7%;但因营收同比增长了29.6%,市场费用率仅比2023年H1提高0.16个百分点!

  比较合乎逻辑的解释是:小米造车话题性强、自带流量,省了不少广告费。

  财报数据背后

  截至目前,汽车业务对小米财报数据的影响不算大,但数据背后隐藏着“泼天的富贵”,小米或将由此逆天改命。

  第一,雷军的能力。

  所有民企的天花板就是其掌门人。国美的天花板是黄兴裕,京东的天花板是刘强东,拼多多的天花板是黄铮……

  “天花板”越高企业发展空间越大。比亚迪、特斯拉成功的关键是王传福、马斯克。

  小米造车成功,证明了雷军具备挑战任何企业家的实力。

  蔚来成立于2014年11月,2017年推出量产车;小鹏也在2014年成立,2018年推出量产车;理想成立于2015年7月,2019年开始量产。

  小米2021年3月宣布造车。此时“新势力”早已失去光环,消费者对品质/价格不再宽容;比亚迪、特斯拉市占率“遮天蔽日”;燃油车巨头开始重视新能源车;价格战烽烟四起……时间窗口已关闭,新能源车市场一片火海。

  不要说李斌、何小鹏、李想,假设马斯克、王传福2021年才进军新能源车,到2024年很难比小米做得更好。

  第二,改变估值逻辑

  在许多人眼里,小米的核心能力是以性价比高的产品占领消费电子市场,科研并非强项。

  因此,小米在资本市场被视为“技术含量一般的硬件生产厂”,估值中枢在20倍上下。

  而特斯拉因为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Space X火箭、脑机接口(其实后两项与特斯拉汽车无关),被视为科技先锋,估值中枢在50倍左右。

  小米汽车销量赶超比亚迪任重道远,而智能驾驶与华为并驾齐驱的可行性较强。

  由于汽车业务不是主航道,华为着手将原“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业务”剥离,注入2024年1月成立的“深圳引望”。华为承诺“不从事与目标公司业务范围相竞争的业务”。预计2024年内将完成相关人员、技术和资产的“装载”。

  涉车业务转战引望,人才、资金与华为脱钩,自负盈亏、研发经费自筹。

  “鸿蒙智行”实际上已被任正非“扫地出门”,只是暂时保留华为光环。而电动车是小米的“一号工程”,老板亲自操盘,完全有能力跻身智能驾驶一线。

  如果小米智驾获得广泛认可,公司整体形象会显著提升,不仅估值逻辑可比照特斯拉,连高端手机都会卖得更好。

  *以上分析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更多股票资讯,关注财经365!

阅读了该文章的用户还阅读了

上一篇:全球股市巨震后驶向何方?

下一篇:没有了

热门关键词

为您推荐

行情
概念
新股
研报
涨停
要闻
产业
国内
国际
专题
美股
港股
外汇
期货
黄金
公募
私募
理财
信托
排行
融资
创业
动态
观点
保险
汽车
房产
P2P
投稿专栏
课堂
热点
视频
战略

栏目导航

股市行情
股票
学股
名家
财经
区块链
网站地图

财经365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财经365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

鲁ICP备17012268号-3 Copyright 财经365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复制必究 Copyright © 2017股票入门基础知识财经365版权所有 证券投资咨询许可证号为:ZX0036 站长统计